森德網站設計 網站設計

最新消息

news

放棄台電長約、貸款碰壁一年 陳坤宏二次創業 攜手日本軟銀賣綠電

文/ 顏和正

8年前創辦天泰能源,在雞舍屋頂種太陽能賣給台電的陳坤宏,2019年二次創業成立睿禾控股,將電賣給台電之外的企業。從原先保證收購20年的躉售模式,跨入沒有保障的自由交易市場,為何陳坤宏要革自己的命,還能說服日本軟銀都參一咖?

2020年,百業蕭條;但在台灣,有個產業卻生機蓬勃,從年初到年尾動態不斷,連日本軟銀集團都跨海參一咖。

10月初,台灣綠電市場出現一樁令人注目的投資案。由台灣的睿禾控股主導,結合了軟銀旗下的愛思比能源(SB Energy Corp.)、全球人壽、中國人壽、永豐創投、及台新創投等國際與國內投資大咖,共同挹注10億新台幣在睿禾旗下的新公司盛禾能源,預計在3年內開發總裝機容量為100MW的屋頂型太陽能。

「我們談了9、10個月,才找到這些投資人,」睿禾董事長陳坤宏說。

這是台灣綠電自由化後,少數不走由台電保障收購、而在市場上直接販售太陽能給其他企業的大型投資案。

過去10年,台灣太陽能市場的商業模式除了自發自用外,就是以躉售電價賣給台電20年,陳坤宏在2012年創辦的天泰能源,正是箇中翹楚。

2017年1月《電業法》修正後,將再生能源分為發電業、輸配電、售電業三大區塊,發電業與售電業開放民間綠電加入,輸配電網維持國營,民間綠電可透過台電轉供給客戶。經過3年的相關施行法規修訂後,台灣綠電自2020年起總算可以自由買賣,進入綠電交易元年。

台灣綠電交易新紀錄

陳坤宏與家族2019年拿出3000萬、加上其他天使投資人的3000萬共同成立睿禾,進攻這個全新的市場。旗下的盛禾負責開發管理不同的太陽能電廠,另一家子公司瓦特先生則扮演綠電「中盤商」的角色,銷售太陽能給企業用戶。

「睿禾跟天泰完全沒關係,商業模式不同,連股東都不一樣,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次創業,」45歲的陳坤宏說。

才創業一年,睿禾已經創下台灣綠電市場的幾項紀錄。

旗下的瓦特先生在5月,將位在台東的太陽能電廠的綠電,透過台電電網轉供到大江生醫與元太科技,完成台灣第1度的綠電交易。瓦特先生也將綠電賣給台灣萊雅集團,搶下台灣「商辦綠電」第一棒,台灣萊雅預計在2021年初成為台灣第一家100%使用綠電的企業。

南港輪胎也跟瓦特先生買綠電,除了供給廠房生產線使用外,預計3年多後完工的大型商辦建案「世界明珠」,也將由他們供電,希望藉此吸引國際大咖企業進駐綠電辦公大樓。

1張合約變4張的生意,銀行不願融資

不過,亮眼的成績背後,卻是不斷的被拒絕。建置太陽能電廠的資金需求龐大,陳坤宏一開始尋找融資,到處吃閉門羹。

「每個人都說,幹嘛放著賣給台電好好的生意不做?」陳坤宏說。

這樣的反應不難理解,因為賣給台電是保障20年的固定收益,對銀行來說幾乎是沒有風險的生意。然而,賣給企業可完全不同,既沒有長期的保證收購,更別說還可能有倒帳的風險。

舉例來說,在躉售的商業模式下,天泰只要跟台電簽約就好,台電付給天泰的錢,會直接進到融資銀行的備償帳戶。綠電轉供的商業模式複雜許多:瓦特先生要買太陽能(跟盛禾或其他的電廠),瓦特先生賣電給客戶,盛禾與瓦特先生又要用到台電的輸配網路,得付「過路費」。

「以前是一張合約,現在轉供售電要4張,等於是4種金流。不是不能解釋,但是銀行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,對他們來說不是技術性問題,而會被視為是潛在的風險,」大學時看法國新浪潮電影、現在都還聽林生祥音樂的陳坤宏,帶著濃濃文青味,談起生意卻一點也不馬虎。

不革自己的命,就會被市場革掉

為何堅持要做新商業模式?答案很簡單:之前的商業模式,遲早會走到盡頭,不革自己的命,就會被市場革掉。

台灣自2009年推動躉售電價的做法,是參考德國的FIT(Feed-In Tariff)制度,透過政府補貼與保證收購的模式,推動民間參與再生能源的發展,確實讓綠能發電量大幅提升。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資料,台灣太陽能的總發電量,從2009年到2019年,暴增了449倍。

但也因為供給增加,躉售電價逐年下降,從早期的每度7、8元,現在已經降到4元左右。而台電目前一般電價每度約在2.7元左右,雖然還有價差,但跟市電等價其實已經可以預期。

「以德國經驗來看,經過大約10年多,保證收購價與市電價格幾乎是等價,因此台灣躉售制度在5、6年後應該會進入落日,」陳坤宏分析。

此外,躉售市場也早己從藍海變紅海。從雞舍屋頂蓋太陽能板起家的陳坤宏說,大約在兩年前開始,開發電廠就非常難做,地面型電廠很容易面臨環團或地方的反對,屋頂型電廠更是競爭激烈,從早期根本沒有對手,到現在是「一個屋頂都有7到8個競爭同業,還要送這個、送哪個來搶生意。」

從CSR變供應鏈壓力

全球供應鏈對綠能的要求趨勢,也成為推波助瀾的動力。

早期企業用綠電很多是為了落實CSR,現在還面臨了「不用就沒訂單」的供應鏈壓力。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已有兩百多個成員,多半是知名的國際品牌,例如蘋果、Nike等,除了本身營運要100%用綠能外,也開始要求供應商跟進。台積電今年加入RE100並採購離岸風電大廠沃旭能源的風電,跟回應蘋果要求不無關係。

此外,有些企業還會要求再生能源必須滿足「外加性」與「在地化」的標準。所謂「外加性」是指,必須是新增於電網中的綠電,而非用舊的綠電來買賣,例如萊雅要買綠電,瓦特先生就得跟新開發的電廠買電。「在地性」則是綠電必須來自於企業用電所在地的電網。

台灣綠電採「電證合一」,也讓企業想透過購買綠電憑證來抵消碳排的手段受限。太陽能一旦賣給台電,具備減碳效益的綠電憑證也就同步賣給了台電,不能再轉手。只有自發自用的發電單位,可以將憑證賣出,廠商能買到的綠電憑證,都是來自於像是海生館、學校等單位,大宗太陽能多半是賣給台電,因此綠電憑證永遠僧多粥少。也有廠商到海外買綠電憑證,但如果是要滿足「在地性」的要求,這條路也行不通。

法規的鬆綁,加上這些國內外市場因素,都讓企業直接跟售電商買綠電的需求大增。

「台灣這麼多廠商是國際供應鏈成員,這個商機不得了,」陳坤宏分析。

天泰能源位在台灣東部的太陽能電廠。圖片來源/取自天泰能源臉書。

董事長攜手小鮮肉一起賣綠電

正當陳坤宏在思考轉型之際,瓦特先生主動找上門談合作。這家在2018年由當時4個還沒畢業的台大學生成立的售電公司,原先滿懷熱血想賣綠電給咖啡廳與熱炒店等小型商家,卻發現要申請售電業執照,必須搭配可以轉供的第一型發電業執照公司的意向書。

根據法規,台灣發電業分成三種,第一型是裝置容量大於2MW的大規模電廠,第二型自發自用,第三型是裝置容量低於2MW的小規模電廠。但成立第一型電廠的建置成本起碼1億元,於是他們想出奇招,將第三型電廠轉申請為第一型,也是創下台灣首例。

他們在台東買下一個只有29.44KW的小電廠,然後跟能源局申請「升級」。一開始,審查委員並不買單,擔心他們並不是真正要永續經營,提出各種不同的審查意見。來來回回花了一年時間,才在2019年底走完程序,正式拿到售電執照。

「審查委員去看電廠時說,這是在跟我們開玩笑嗎?老天爺保佑,還好瓦特先生都是小鮮肉,」董事長與小鮮肉就這樣攜手闖進台灣綠電自由化市場。

一開始銀行不願融資,他們先利用自己的資金,在台南蓋了兩座7.44kWp的小規模太陽能電廠,賣給大江生醫與元太科技,打開綠電銷售的第一扇門。有了這樣的成績,加上他們棄而不捨地找銀行,總算在2020年6月獲得永豐銀行支持,完成9.5億元新台幣的綠電交易無追索權專案融資的架構。

「我很佩服瓦特先生,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創意,還在念書呢。加上陳董(陳坤宏)是業界領導者,這只是一個開端,這個市場還很大,」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說。

瓦特先生由4個年輕人成立的售電公司-瓦特先生。圖片來源/天下雜誌 汪忠信攝

下一波是儲能與需量管理

找到投資人,也有銀行願意融資,陳坤宏的二次創業,看來總算萬事俱備。事實上,其他企業也已經看到這個商機,例如正崴集團旗下的富威電力,也開始揮軍進入市場。沒有大集團奧援的睿禾,已經看到下一步的競爭不光只是在綠電交易,還要進入更少人經營的儲能與需量管理服務。

陳坤宏表示,要真正做到100%綠電有一定困難,因為晚上就沒有太陽能,要100%綠電就不能只考慮太陽能,還要考慮儲能、智慧電網、風力水力的混合。因此,睿禾現在的重點之一,還包括分析發電端狀況、客戶用電需求,以及如何透過儲能與其他再生能源的混合配置。

「我們把發電業、售電業、融資、分析預測這樣的生態圈建構起來,甚至以後可以導入時間電價,這是需要很科學的評估,研發未來將是睿禾的核心,」陳坤宏解釋。

難走的路鬼比較少

從第一次創業到第二次創業,陳坤宏總是超前部署。喜歡登山的他,用登百岳來比較兩次創業的心情:「天泰是像爬一般入門的百岳,例如玉山、雪山;睿禾比較像是爬進階級的百岳,沿途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,不是只是靠體力可以撐個一兩天,要做很多事情,要持久戰,要組織戰。」

「很多人質疑,為何放著簡單的賣台電不做,專挑難的路來走。難走的路鬼比較少吧?我想。一群剛畢業的年輕人,願意相信我這個明顯有中年危機,又偶包很重的偽創業家,心想,就為他們的期待,再拼一次吧!看,偶包是不是很重啊~」他在臉書上半開玩笑地回顧一路的篳路藍縷,與其說是自嘲,更像是對自己與對台灣綠電市場的期許。

(新聞來源:https://csr.cw.com.tw/article/41698?fbclid=IwAR2FTjVfMyv6oSO1QkL2QIJlybZ1c36Bkubx6-kRcbIRRM0NNfxjwaJnJBA)